“早上天没亮我就上山了,到现在已经采了四五百斤。”6月12日上午8点左右,在漳州开发区虎头山,果农黄碰明骑着摩托车,载着满满一车杨梅正要往山下收购点赶。
眼下正值东魁杨梅采摘旺季,放眼漳州开发区山头,连片的杨梅园里,个大饱满的东魁杨梅红得发紫、黑得发亮,让人唇齿生津。
作为福建省的杨梅核心产区之一,漳州开发区约有杨梅种植基地1.4万亩,年产量约1.38万吨。其中,素有“杨梅王”之称的东魁杨梅种植基地约0.8万亩,总产量约7800吨,总产值约9600万元。
杨梅采摘周期短、不易保存,当前正值雨季,长时间降雨容易导致杨梅落果,加上疫情影响,亟待采摘、销售的东魁杨梅面临人工短缺、物流不畅等困难,急煞了当地杨梅种植户。一些果农通过12345平台反映上述困难。
为解决种植户的燃眉之急,漳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题听取开发区管委会汇报,组织有关部门会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制定解决方案,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果断调整优化防疫措施,支持把杨梅摘下来、运出去、销出去。开发区管委会、社区精心组织,引导种植户科学、安全有序进行采摘,同时做好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强化进出区车辆管理和人员健康监测,确保果品运输和交易顺畅。漳州开发区还积极对接收购企业,进一步拓宽杨梅销路,助力果品外运外销,最大限度降低果农损失。
“随着漳州开发区连续4天实现社会面清零,在获悉防疫措施调整优化后,采购商从6月11日下午陆续过来,眼下我们就是要抓紧时间采收。”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党支部书记方侨明告诉记者,东魁杨梅采收期还要持续一周左右,这两天,当地种植户都一家大小齐上阵抢收杨梅。
山上种植户采收忙,山下收购商也没闲着。“在杨梅采摘、运输、销售时,一定要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全程戴好口罩,不聚众、不扎堆……”6月11日下午,在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一杨梅收购点,小喇叭滚动播放着疫情防控温馨提示,收购商陈惠琴和工人们正忙着将种植户刚刚运来的杨梅过磅称重、分级装箱。陈惠琴说,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他们第一天开门收购。“外地收购商委托我们进行收购,今天半天时间差不多收了3万斤。”
而在另一个收购摊点,来自浙江台州的收购商王祝豹正电话联系车辆前来装运。他告诉记者,20多年来,每个杨梅季他都来这里收购杨梅,“这里的杨梅个头大、口感好、品质高,很受市场欢迎。”
据统计,6月11日至12日,漳州开发区各杨梅收购点共收购杨梅近35万斤,总价值184万多元。
“非常感谢市委、市政府,帮我们打通了杨梅的运输通道,减少我们的损失。我们也肯定要以大局为重,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影响疫情防控。”漳州开发区杨梅种植大户许庆辉说。(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