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漳州开发区各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组建了一支支特殊的党员队伍,成为抗“疫”前线的急先锋、突击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同心抗疫、冲锋一线,一面面党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高高飘扬。
入封控区向险而行 战疫情刚柔并济
疫情防控抗疫突击队
疫情突发,在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后,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最短时间内集结31名队员组成“抗疫突击队”前往封控区,直击“疫”线,参与防疫服务工作,与大径社区居民并肩作战,守护共同家园。
“希望我们能为抗击疫情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共同守护居民生命安全。”秉承这一信念,队员们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在大径社区封控区卡口实行24小时三班倒,全力守好第一道防线;在小区内悬挂抗疫标语条幅、宣传防疫知识;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工作,维持现场秩序,并发放医药品;走街串巷巡逻督促居民,在封控区内要自觉遵守“足不出户”的规定,对不遵守规定的居民予以劝返;帮助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因为封控,所以居民只能采取手机“线上下单”的方式购买生活物资。突击队队员在巡逻社区时,常常会遇见一些年纪较大的居民,因不会使用APP购物,私自外出购买食材。在将居民劝返回家后,他们回到执勤点就向志愿者咨询封控区居民线上购买生活用品的相关流程。熟悉之后,他们再遇见不会“线上购物”的居民,就会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用手机APP购买生活必需品。为了落实封控管理期间“足不出户”要求,居民线上采购的物资都由志愿者帮忙领取配送。当封控区居民采购物资较多时,突击队队员就会主动协助志愿者到卡口处帮居民领取,再分送上门。
“挺累的,白天跑了一天。但是这些垃圾得及时清理,决不能耽搁。”在得知封控区的生活垃圾已经堆积成山,最大的一处堆放点的垃圾几乎已经堵塞了村道,散发着难闻的恶臭。抗疫突击队队员主动放弃饭后休息时间,毅然投入到垃圾清运的工作中。队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争分夺秒、迎难而上。林艺彬在清理垃圾时,不慎被碎玻璃划伤右手小指,鲜血迅速染红了白手套。“快去包扎伤口休息一下吧!”“没事,皮肉伤而已,不是大事。咱们继续!”简单的将伤口消毒之后,他又继续和队友们并肩作战,直到将涉疫垃圾完全“清零”。全体队员以超强的忍耐力,超高的劳动强度,顺利完成垃圾清理工作,为封控区打出清新洁净的新天地。
突击队队员白天协助核酸采样,下午开始清理垃圾、巡查社区,晚上进社区开展人员摸排、信息登记,每天忙碌到深夜一、两点才能休息。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又开始新一轮的防疫工作,人均睡眠时间不到四小时。
疫情期间,突击队累计排查居民楼房466座,劝返擅自外出的居民455次,劝导店面停业200余次,疏导居民49人次。
封控区战疫“红色堡垒”幕后的故事
党员抗疫先锋队
封控区里,看似平静的生活中,有些人却在高速运转,从清晨到日暮,只为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
6月12日下午,10名由漳州开发区各单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组成的“党员抗疫先锋队”进入封控区,吹响组团攻坚战的号角,用责任和担当筑起抗疫的“红色防线”。和外围保障的突击队员一样,封控区里的先锋队员24小时分班轮岗。
进驻封控区后,先锋队面临着住会议室、物资紧缺、任务紧张的困难,但没人喊累喊苦。在封控区未降级之前,先锋队的队员们每天都是穿着防护服和雨鞋度过的,衣服常常是湿透的状态,不少队员的背部和腿部都捂出了湿疹。由于人员少、任务重,队员们每天巡视社区,为孤寡老人送口罩、为居家隔离人员发放物资、保障入户核酸、向居民和商家宣讲防疫政策……每人日均步数近2万,活跃在疫情防控宣传第一线,爬楼爬到脚起泡则是他们每日额外的“收获”。
“老板,现在这个特殊阶段就不要营业了。一旦人员流动出现问题,大家的封控期又要再延长。麻烦您配合一下工作啊!”在封控区巡逻时,队员们发现社区里有个别便利店还在偷偷营业,为防止封控区人员外出购买生活物资,对“足不出户”的管控措施造成一定的管理难度,党员先锋队及时劝导营业商户不要营业,以消除人口流动隐患。
除去这些,他们还要将巡视记录一一登记,以供查阅。起初大家只是拍照记录,很难整理汇总,数据又容易丢失。“咱们可以用云文档记录啊,可以多人在线同时编辑,这样能节约时间,也不容易出错。”队员陈百煌说干就干,他立刻用手机设置了云文件,将操作方法告诉团队队员,大大提升了巡视记录登记的效率。
“我们将始终绷紧防疫之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懈情绪,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推动重点排查‘零盲区’、人员管控‘零脱管’、核酸检测‘零遗漏’、群众诉求‘零投诉’,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党员抗疫先锋队队长万永吉说道。
每一个你都是这座城市的英雄,感谢每一个守护家园的你,感谢每一个共担风雨的你,感谢每一个绝不言弃的你。 (余丽霞 罗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