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漳州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同处一个厦门湾,同在九龙江出海口,北岸厦门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南岸却荒凉沉寂,沉睡千年。其实,这是一颗尘封雾锁的明珠,一旦放出光芒,将照耀东南海疆。”二十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蛇口工业区的开创者袁庚先生,站在南炮台上眺望对岸的厦门岛,发出了彼时他的肺腑之言。
1992年12月28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迎来了新生——漳州开发区埋下了开发创办的基石。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们汇集到这里,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作风,拉开了开发建设“第二蛇口”的序幕。
25年风雨历程,25年耕耘收获。漳州开发区将迎来25周年华诞,一座“花园式、智慧化、产业兴、人气旺”宜居宜业的滨海生态智慧新城正在厦门湾南岸崛起。
2017年12月28日,漳州开发区将迎来成立25周年。
25年的跨越,荒凉沉寂、沉睡千年的厦门湾南岸,放出夺目的光芒,照耀东南海疆;
25年的沉淀,漳州开发区已华丽蜕变,环境日新月异,产业脱胎换骨,正整装再出发;
25岁的漳州开发区,正大踏步走进大湾区经济时代。
》开发建设
移山填海 厦门湾南岸腾飞
漳州开发区位于九龙江出海口,与厦门隔海相望。
25年前,这里到处是一片荒山野岭、乱石浅滩,56.17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面积中,仅有不到7%的缓坡农地。
但养在深闺的她,拥有岸线28公里,湾阔水深,其中-8米以下深水岸线长达13公里,港口靠近国际主航道,港湾不淤积且避风条件好,港口条件优越。
1992年,沉睡千年的海岸线终于觉醒,迎来开发建设的契机——招商局集团联合多家股东拉开建设“第二蛇口”的序幕。这个乱石林立的偏僻渔村,从此踏上了改革开放之路。
过去25年,建设者们搬掉了十几座大山,移山填海,建设港口、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和城市发展。老百姓离开了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过上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新生活;孩子们也不用再去港尾或者外地求学。
25年来,漳州开发区全力推动港城互动、产城融合,加快建设港航物流、临港工业、高尚人居新天地。如今,这里已嬗变为一座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累计投入超28亿元,建成万吨级泊位11个;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近20条,形成粮食、木材、钢材三大集散中心;累计引进企业1200多家,总投资达50多亿美元。金属制品加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业、粮油食品加工业三个临港产业颇具规模。
资料显示,2010年4月,漳州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8月,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世外桃源”
生态开发 绿满新城
一代代开发区人,见证了第一次开山大爆破、第一排铁片办公房、第一个万吨码头、第一条疏港公路、第一座大型变电站、第一个自来水厂、第一排安置房、第一处工业厂房。
一代代开发区人,也迎来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第一个生态公园、第一个人工岛、第一美景黄金海岸、第一片童话般人居小区卡达凯斯。
富于想象创造力的建设者,在临港工业区里,造出了一片“世外桃源”。这里,依山面海,空气清新,风光旖旎,精致宛如“世外桃源”。
11月12日,2017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福建漳州港站在双鱼岛陆岛广场开跑。这是中国最权威、最专业、最高端的山地马拉松赛事,首次在东南沿海举办,中国田径名将史冬鹏等领跑,来自海内外的3000余名运动员参与竞逐。赛后,漳州开发区获颁“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最美海滨赛道”。
生态开发、绿色发展是漳州开发区一直以来秉承的建设理念。 建成南太武山地生态园、南炮台公园、南太武黄金海岸等;黄金海岸二期、香山湿地公园、鼎仔内山公园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引进先进山体绿化技术,实施生态修复。仅近五年,就累计投入3亿元,实施12个边坡防护治理工程。倾力打造的“山、海、林、湖、岛”五位一体原生态优美环境,彰显着漳州开发区海港城市、海防文化、滨海生活的宜居特色。
据统计,漳州开发区目前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指标要求。全年空气PM2.5指标优良率达99.6%,位居漳州市前列。
》幸福宜居
全省首推15年免费教育
曾经,这里交通不便,翻山过海才能进城;曾经,这里只有四所村小,没有中学;如今,这里交通四通八达,书香四溢。
自创办以来,漳州开发区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完善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和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厦漳跨海大桥、招银疏港高速建成通车,厦门湾水陆交通实现公交化。40分钟可抵达厦门机场和火车站,30分钟可抵漳州市区。海上巴士15分钟可抵达厦门岛,城际公交便捷直抵海沧、龙海和漳州市区,融入了厦门湾半小时都市生活圈。此外,沿海大通道漳州开发区段已完工。厦漳城际轨道R3线正在福建省政府主导下积极推进中。
百年招商局崇文重教,如今,漳州开发区的教育已成为一张地域“金名片”,形成由嘉庚学院幼儿园、南太武实验小学、海滨学校、厦大附小、厦大附中、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构成的“全龄段”厦大系优质教育。
值得一提的还有民生保障,2014年漳州开发区在福建省内率先推行从幼儿园至高中15年免费教育;由政府“兜底”的养老保障走在漳州市乃至福建省前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率达99.85%,全省排名第一;基础养老金、被征地人员养老金标准全市最高,被征地居民月均可领到养老金800元。
依托智慧城市运用体系,大力实施民生关爱工程,全省首例向辖区老人和儿童免费发放北斗关爱终端;设立“健康小屋”,实现居民健康的自我管理;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产业经济
加速转型 创新项目接连落地
11月30日,漳州开发区招商局创业广场4层迎来了它的新东家——爱果冻科技的创始人冷栋。作为数字内容生产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产制造商,他在北京有7000平米虚拟现实创意中心。
把公司搬来漳州开发区是去年做出的决定,“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发区,我看中了开发区的经历,因为开发区的变迁和我的创业经历很像。”冷栋表示。
新的办公区域有3000平米,项目从决定入驻漳州开发区以来就高效率推进。7月落实合作,8月开始进驻装修。冷栋介绍,选择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这边对创新产业的支持。接下来,他们将与高校联合建设虚拟现实专业,并把技术研发和生产都搬到这里。
为支持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9月,由福建省政府、招商局集团合作设立的福建省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基金在开发区注册成立,将通过资本手段支持科技创业项目。2017年4月,漳州开发区3.5亿元生态智慧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将主要投向清洁技术、新能源、现代农业等生态行业和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智慧行业。
作为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漳州开发区正积极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布局,加快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探寻转型发展之路。依托“国家北斗重大应用示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双示范城市建设平台,加快培育泛信息技术产业、智能汽车产业、大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临港工业与智能制造五大百亿产业。
目前,福建首个第四代产业综合体“招商局·芯云谷”即将投入运营,华为、腾讯等一批世界知名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汽车社会实验室项目将努力打造集研发、测试、居住、赛事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小镇;聚集全球资源,大力发展VR/AR产业;依托山海资源,打造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顺应供给侧改革,升级临港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
这些,都是近年来漳州开发区在经济模式创新方面的成果。
》》他们说
有一种情感叫情怀
开发区建设者小蔡:在开发区的创业者,有新闻工作者、也有挖掘机司机,有在外奔波的游子、也有守着家园的青年。有些人一待就是几十年,有些人在这里走过十几载的岁月,也有些人刚来了几个月,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把漳州港当成他们心中的第二故乡。
有一种情感叫眷乡
开发区居民阿发:25岁的漳州开发区,全新立于我的眼前,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对家乡越来越眷恋。
那一刻,我懂了,懂得龙应台远居美国期间,将从故乡带过去的土,撒到美国;也懂得成名之后的莫言,依然坚守在山东高密县的老房子里,过着田园式农家生活。(郑游楚 庄晓玲 /海峡导报 崔晓旭 孙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