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生活在漳州开发区的人们来说,他们童年里最深的记忆是“蜈蚣阵”。记忆里,那条色彩斑斓的巨龙在百余人的共同推动下蜿蜒行进在村庄的大街小巷,将来年的福气送到每一名大径人的身边。
12月2日清晨,冬日尚未升起,漳州开发区大径社区却已烟花鞭炮齐响、锣鼓旌旗喧天。全长近80米的21节“蜈蚣阵”、绵延近一公里的游行队伍、上万名踩街群众,再次演绎大径社区暌违6年的“蜈蚣阵”游境盛况。今年的游境队伍由“蜈蚣阵”、舞龙、舞狮、公背婆、大鼓凉伞等民俗表演方阵构成,长度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蜈蚣阵”又称“蜈蚣阁”“龙阁”“龙艺”“结彩棚”等,起源于唐代,是由我国北方的“山车”“旱船”逐步演变而来,是我国民间踩街游艺活动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闽台地区群众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大型民俗活动。在漳州开发区,“蜈蚣阵”是大径社区四年一度的大规模民俗庆典活动,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每一次都是万人空巷,已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经过不断演变,融入神明巡境、民众踩街的“蜈蚣阵”,早已成为群众迎祥纳福的重要活动。
“蜈蚣阵”一般由12、18、20、24节的阁棚组成(各地区根据实际而定),每个阁棚长3米、宽0.3米,每一节之间通过活榫衔接,可组装拆卸,灵活非常。除“龙头”“龙尾”外,一节节阁棚上装饰着各种美丽的彩绸花卉,绘制着灵动多样的飞禽走兽。每节阁棚有2名精心装扮成“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小孩端坐其中。阁棚连接成长长的“蜈蚣”身,两边以人工肩扛或轮推形式象征蜈蚣足。
透过镜头,这场持续10多个小时浩浩荡荡的“蜈蚣阵”游境活动,在烟花爆竹声中,为沿途崎巷、许厝新区、后村、瑶里、围田新坉、邱厝等村落带来了热闹与喜庆,场面宏大壮观。游境中,不少参与者汗流浃背,却依旧坚持走完全程。大径社区许氏宗亲理事会民俗文化部负责人许志勇告诉记者,对于这次“蜈蚣阵”彩阁设计,大径社区力图做到还原传统。向社区老人、阁棚设计老师傅多次请教,查询大量史志及其他资料,相较往年更加精致丰满。
“这次游境活动我们等了6年。我小时候参加过‘蜈蚣阵’游境,印象很深,今年很幸运,我的孩子也能参与活动,我希望孩子记住这次特别的体验,将我们老家的‘蜈蚣阵’传承下去,令更多的游客能够近距离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才能让非遗真正地‘活起来’!”漳州开发区大径社区居民许先生说。(黄子君 许小燕 陈嵩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