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漳州开发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漳州开发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新闻来源: 漳州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4-02-06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2023年以来,漳州开发区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这一年,漳州开发区突出“快、细、严、实”,建立“六项工作机制”,分级分类制定“三项清单”,全面掀起主题教育热潮。这一年,漳州开发区聚焦促进区域发展的“六个新提升”、提升公司经营的“五个聚焦”和解决群众问题的“五项举措”,抓实整改整治,坚持以学促干。这一年,领导班子带头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与各部门带着44个调研课题,分层分类走进基层一线,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一年,漳州开发区积极探索开展“民呼我为”具体实践,建立“吹哨应哨”响应机制,聚焦社会保障、教育工作、医疗服务、城市基础配套等基层实际和问题焦点,梳理“为民办实事”事项16大项,并已全部解决。

  二、全力拼经济、稳增长,GDP增速位列全市16个县区前列,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

  2023年,漳州开发区全区经济稳中向好、增势强劲,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17亿元,增长7.2%,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五。

  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66.1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亿元,增长13.8%,增速居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8亿元,增长14.3%,增速居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84.6亿元,增长5.3%;实际使用外资完成2006万美元,完成漳州市下达任务的18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11.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亿元。



  三、国家级、省级经开区综评实现再提升、再进位



  漳州开发区以全方位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之以恒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不断攻坚经开区综评指标,国家级、省级经开区综评排名连续两年保持争先进位势头,实现稳步提升。

  根据国家商务部公布2022年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结果,漳州开发区在2021年进位25名的基础上再进位24名,位列全国230家开发区第154名,东部地区第79名。根据福建省开发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的2022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结果,漳州开发区在2021年进位28名的基础上再进位13位,位列全省第34名、沿海开发区第29名。

  四、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势头强劲



  2023年,漳州开发区认真按照漳州市委市政府“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决策部署,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提升年”活动及“七比一看”竞赛为抓手,朝着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迈进,精准推进招商引资,持续壮大产业经济,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持续发力招新引优,深化海上风电、新能源、粮油食品三大产业链招商,全年新引进产业项目5个,投资总额53亿元,其中新兴产业项目3个,单项目投资额均超10亿元。

  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14个项目、12个项目竣工、12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新建工业厂房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中集储能装备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当年投产上规。

  五、强化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产业焕新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漳州开发区聚焦“3+2”产业体系,鼓励、引导、支持辖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之路,科技创新赋能突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漳州开发区聚焦绿色科技,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招大引强,引进中集储能、东方电气海上风电等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海上风电产业园有序推进,绿色产业链初现雏形;践行“双碳”战略,泰华工业厂房、汤洋工业园及海韵冷链物流园等“综合智慧零碳园区”项目建成投运,实现年减碳约5700吨;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漳州中集、威驰腾新能源汽车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

  2023年,漳州开发区企业“含科量”不断攀升,共有16家次企业获批国家级、省级科创称号,其中,未名博欣、嘉荣食品、胜泽泰等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工建设、卓旭信息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集集装箱、威驰腾新能源汽车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之杰新材料、华东精炼糖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威驰腾新能源汽车获批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未来独角兽企业等。

  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2023年,漳州开发区新设企业服务中心,搭建政府-企业双向沟通的“统一窗口”,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这一年,漳州开发区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主导,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亲清半月谈”“企业家座谈会”“政策宣贯会”等活动超10场,累计走访企业292家次、解决问题108项;全年共发放惠企资金8847万元,惠及企业137家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办理各类退税1.97亿元,有效助力企业增产扩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6个“一件事”主题套餐、打造智能“一键办·助您办”服务专区、构建“10分钟便民服务圈”等举措,实现政务服务向智能化便利化发展;强化要素保障,盘活存量工业用地498亩、闲置厂房3.9万平方米,清理闲置土地71亩。

  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更完善,区域互联互通进一步升级



  2023年12月26日,漳州开发区南炮台海防公园二期正式开园,项目与一期南炮台遗址、海防长卷、海天灯塔等系列项目升级而成了一个复合型海防公园,进一步完善了南炮台海防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特色功能。

  这一年,漳州开发区持续推进城市绿色共享空间建设,完成黄金海岸提升、静湖公园木栈道改造等项目建设,新增休闲场地约3万平方米。此外,建成投用大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污水处理厂三期改扩建工程;完善城市道路路网,建成乌山路北段和四区兴港南路延伸段,城市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

  这一年,漳州开发区持续推进与漳州主城区、厦门的交通互联,开通开发区至漳州古城定制客运专线,升级K6和602公交线路,优化开发区至厦门火车站定制客运班线及停靠站点,持续提升厦漳海上巴士、K1线的服务效能,落实G228线滨海风景道建设,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舒心。

  八、服务民生之需,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加快发展



  2023年,漳州开发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新投用厦大附小明德校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800个,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厦大附中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高考再创佳绩,一本达线率创历史新高,被北大清华录取4人,一名历史类考生成绩全市第一,中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义务教育在全省、全市质量监测表现良好,小学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办学质量、教育品牌持续提升;成立漳州开发区奖教助学促进会,首期募集资金715万元,助力教育新一轮发展。

  2023年,漳州开发区大力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管委会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新一轮医疗托管协议,有序推进漳州开发区医院二甲医院创建工作,成立名医工作室,建立直通总院急救绿色通道,医疗诊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稳步攀升。

  九、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文化惠民活动亮点纷呈



  2023年,漳州开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建设厦门湾南岸宜业宜居活力滨海新城为目标,扎实推进文化惠民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推动文体旅发展繁荣,区域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杨梅文化节、跨年“厦门湾烟花秀”、芯云谷市集、美食嘉年华、古典音乐会、全民K歌汇等系列活动,打造双鱼岛海野营地轻文旅特色项目、南炮台海防公园二期项目,为文旅市场持续注入活力。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举办“送王船”“蜈蚣阵”等系列非遗民俗活动,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多样化开展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出闽南海洋文化书画展、廉洁安全文化书画作品展、炮弹壳艺术专题展、闽南文化主题展演等9场精品艺术展览展演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举办气排球团体赛、游泳比赛、村BA篮球等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热潮,光影艺术馆获评“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

  十、美丽城市建设品质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2023年,漳州开发区启动“四村共创”美丽社区建设工作,修订农村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启动“四清理一行动”,掀起美丽社区建设热潮。此外,在厦大嘉庚学院南北门商业街开展“引摊入市”活动,引导流动摊贩“筑巢安家”,市容市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提升。

  一年来,漳州开发区持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举措,开办开发区第一家“长者食堂”;以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开展170余场志愿服务,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集市”“服务专窗”;加大就业帮扶,创新“1+6+兜底帮扶”模式,全年各项就业帮促补贴103万元;落实社保政策,养老金待遇发放标准持续位居全市第一,全年累计发放养老金2321万元;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全年共发放各类救助金、低保金等约591万元。

招商局集团网站群

股东单位网站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