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招商金融
2017年1至6月本集团业绩摘要(单位:人民币)
营业收入1,126.66亿元,同比下降0.22%(H股:营业净收入1,130.32亿元,同比下降0.32%)
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392.59亿元,同比增长11.43%
归属于本行股东基本每股收益1.56元,同比增长11.43%
净利息收入708.96亿元,同比增长5.07%;净利息收益率为2.43%,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
非利息净收入417.70亿元,同比下降8.08%(H股:421.36亿元,同比下降8.23%)
总资产为61,996.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3%
高级法下,资本充足率为14.5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42%
不良贷款余额为604.5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62亿元;不良贷款率1.71%,比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24.69%,比上年末上升44.6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84%,比上年末上升0.47个百分点
(注:招商银行A股的2017年中期财务报告是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标示外,以上数据均为本集团口径数据,及以人民币为单位。按国际财务报告编制的H股财务资料如果与A股财务数据不同,则另行标示。)
2017年8月18日 ─ 招商银行(“招行”或“本公司”;上海:600036;香港:3968;连同其附属公司合称”本集团”),今天公布2017年中期未经审计经营业绩。
2017年上半年度,招商银行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持续推进“轻型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盈利实现稳步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提升,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一、 本集团经营情况分析
盈利稳步增长。2017上半年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392.59亿元,同比增长11.43%;实现净利息收入708.96亿元,同比增长5.07%;实现非利息净收入421.36亿元,同比减少8.23%。年化后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A)和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分别为1.29%和19.11%,同比分别上升0.01和0.04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规模小幅扩张。截至2017年6月,本集团资产总额61,996.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3%;贷款和垫款总额35,399.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3%;负债总额57,778.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1%;客户存款总额41,422.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5%。
不良贷款下降,拨备覆盖保持稳健水平。截至2017年6月,本集团不良贷款总额604.5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6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1%,较上年末减少0.1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24.69%,较上年末提高44.67个百分点。
二、推进战略转型的成效分析
1. 继续以“轻型银行”引领方向
i) “轻”资本:本公司高级法下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36%和12.08%,较权重法下分别高2.99和2.63个百分点,资本节约效果明显;高级法下税前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为29.58%,明显高于资本成本。
ii) “轻”资产:本公司零售贷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10.63%,高于贷款总额的增幅;零售贷款总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51.43%,较上年末提高0.98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795.97亿元,信用卡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470.72亿元,分别占零售贷款总额的47.55%和27.11%。
iii) “轻”负债:本公司强化负债成本精细化管理,压缩高成本协议存款264.40亿元,期末协议存款到期利率5.66%。期末活期存款余额25,138.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3%,活期存款占比63.59%,维持在较高水平。
iv) “轻”收入结构:受营改增及监管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本公司非利息净收入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期内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为35.29%。同时,零售金融业务营业净收入占本公司营业净收入的51.40%,同比增加3.02个百分点。
v) “轻”运营:本公司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月活跃用户双双突破2,000万;网上企业银行客户数增长11.39%,交易笔数同比增长88.05%;同业招赢通平台正式签约金融机构达1,108家,在线交易替代率近50%。期内,本公司成本收入比25.27%。
2. 持续巩固“一体两翼”战略定位
i) 一体动力强劲。零售税前利润达269.11亿元,占本公司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比重为57.17%;零售成本收入比30.55%;零售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18%,在零售营业净收入中占比36.47%。
ii) 两翼齐飞共进。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转型,公司金融、同业金融“两翼”的批发业务发展平稳。公司金融核心客户经营渐趋深入,基础客群拓展效率大幅提高,期内新开对公存款客户16.90万户,现金管理客户数新增12.60万户。同业金融聚焦客户经营,同业活期存款规模及占比均位列全国性中小型银行首位,活期占比高达77.94%。投资银行和大资管业务继续发力,成为“两翼”的双核驱动。
iii) 一体两翼内部协同稳中有进。期内,零售金融加强对公转介;深入挖掘战略客户价值,为战略客户及其员工提供专属的综合性零售金融服务,提升客户粘度;充分发挥零售管道在保险、基金、信托等产品方面的销售优势,为同业业务引流,有效促进托管业务发展和机构存款增长。同时,公司金融也以自身的快速发展为零售金融业务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三、公司业务概况分析
1. 零售金融综合竞争优势持续巩固
2017年上半年,本公司零售金融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经营效率,营业净收入和税前利润保持增长。报告期内,本公司零售金融营业净收入561.50亿元,同比增长5.51%;占本公司营业净收入的比例达49.68%,同比提升2.75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本公司持续优化零售金融业务的管理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渠道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夯实零售客户基础,在财富管理、私人银行、零售信贷、消费金融等核心业务领域,本公司均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
零售客群及AUM持续扩大。零售客户数9,73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89%;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58,9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5%;零售客户存款余额12,705.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2%。
财富管理业务竞争能力持续提升。公司累计实现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38,964亿元,实现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额3,219亿元,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1,046亿元,代理保险保费454亿元;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1.15亿元,同比下降18.80%。
私人银行业务推进升级。私人银行客户(指在本公司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63,985户,较上年末增长7.43%;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为17,9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8%。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已在54个境内城市和6个境外城市建立了由58家私人银行中心和63家财富管理中心组成的高端客户服务网络。
信用卡业务经营效率持续提升。信用卡累计发卡8,812万张;流通卡数5,192万张,报告期增加642万张;信用卡流通户数为4,11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21%;2017年1-6月本公司累计实现信用卡交易额12,881亿元,同比增长22.27%;流通卡每卡月平均交易额4,389元;信用卡循环余额占比为22.39%。2017年1-6月信用卡利息收入189.20亿元,同比增长21.63%,信用卡非利息业务收入67.75亿元,同比增长29.37%。
零售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零售贷款总额16,823.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3%,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1.43%,较上年末上升0.98个百分点。本公司住房贷款余额7,999.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5%,占零售贷款的比重为47.55%。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行标口径小微贷款余额为2,960.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2%;小微贷款不良率1.44%,较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2. 批发金融业务渐入佳境
2017年上半年,本公司公司客户存款平稳增长。期内,公司客户存款余额26,828.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6%;日均余额25,735.05亿元,较上年增长10.15%;公司客户存款日均余额中,活期存款占比56.28%。2017年上半年,公司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1.47%,较上年全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交易银行与离岸业务平稳增长。本公司现金管理客户总数达到123.6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1.35%。供应链融资余额1,207.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71%;在岸国际业务客户数54,213户,同比增长1.90%;完成在岸国际结算量930.27亿美元;离岸国际结算量达1,559.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1%。
同业业务稳步发展。本公司同业存款余额3,813.7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8.96%;同业活期存款占比较上年末提升1.61个百分点,达77.94%,活期存款规模和占比继续领先其他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存款结构进一步优化;同业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97%,较上年全年下降0.2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本公司央行再贴现业务量425.29亿元,同比增长31.75%,市场份额仍居同业第一。
投资银行业务竞争力持续提升。上半年主承销债券金额1,319.15亿元,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提升0.43个百分点,金融债主承销金额银行同业排名第一。并购金融发生额608.78亿元,同比增长54.94%,累计为超过1,700亿元并购交易提供资金支持和财务顾问服务。
资产管理业务保持稳健发展势头。面对监管政策变化及理财业务加速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源趋势,本公司理财业务一方面已按照中国银监会发布的系列通知和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各项自查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夯实投资管理基础,推进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推动理财业务回归业务本源,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余额、表外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余额在商业银行中均排名第二。本公司理财业务资金余额2.13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50%。净值型产品余额16,113.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2%,占理财业务资金余额的比重为75.72%,占比较上年末提高9.37个百分点。本公司债券委托投资杠杆率119.42%,风险整体可控。
资产托管业务稳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托管资产余额10.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2%;上半年实现托管费收入25.42亿元,同比下降7.33%。
金融市场业务稳步发展。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数据,本公司银行间黄金询价交易做市商二季度综合排名居全市场第一。本公司人民币汇率掉期业务量24,365亿元,同比增长69.46%;人民币期权业务量(含自营和代客)4,437亿元。本公司对客交易类业务交易量8,409亿元,同比增长8.10%,其中,单一客户衍生交易量2,716亿元,同比增长69.33%;实现对客交易中间业务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9.40%。
3. 优化风险管理体系,资产质量向好趋势明显
本公司积极应对外部宏观经济变化,持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资产质量明显向好。期内,本集团逾期贷款715.8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08亿元,逾期贷款占比2.02%,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中,抵质押贷款占比47.63%,保证贷款占比31.34%,信用贷款占比21.03%(主要为信用卡逾期贷款)。本公司对逾期贷款采取审慎的分类标准,不良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比值为1.25。
零售不良贷款余额为147.79亿元,不良率为0.88%,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为1.26%;本公司全口径信贷类资产拨备率3.56%,较上年末上升0.31个百分点;公司贷款不良率3.05%,较上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信贷类资产不良拨备覆盖率219.17%,较上年末上升42.10个百分点。
2017年上半年共处置不良贷款177.91亿元,其中,常规核销88.48亿元,清收49.11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12.36亿元,折价转让0.66亿元,通过重组、上迁、抵债、减免等其他方式处置27.30亿元。
4. 积极促进FinTech(金融科技)布局
本公司通过促进金融科技创新,积极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推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金融科技向“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目标迈进。本公司按照上一年度税前利润1%提取专项资金设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鼓励全行利用新兴技术进行金融创新。在零售金融领域,本公司坚持“手机优先”策略;风险管理方面,本公司持续引入第三方征信资料及客户在P2P、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等平台的借款信息,不断优化评分模型及预警模型;财富管理方面,“摩羯智投”多次进行资产配置动态调整,申购规模累计达到45亿元,上半年平均回报位于非货币基金的前1/3。
四、展望未来
展望2017年下半年,世界经济总体向好,但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全球贸易复苏空间有限,经济持续回暖挑战仍存。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政策红利持续发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整体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温和放缓,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速,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未来一段时期,“监管补短板”将成为金融业的新常态,本公司将面临货币环境趋紧、宏观审慎监管加强、业务检查和风险检查频密、政府融资模式变革和交叉性金融风险传染等挑战。在新形势下,下半年,本公司将继续坚持“轻型银行”和“一体两翼”的战略方向和定位,一方面回归客户本源、服务本源、业务本源,专注于巩固优势、打牢基础、补好短板,另一方面将通过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总而言之,在金融监管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本公司将秉持回归客户本源的初心、打磨基本功的耐心、拥抱金融科技的信心和持续推进战略转型的决心,攻守兼备,积极作为,努力开创转型的新局面。(招商银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