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附中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没有理由的,因此我们举办这次发布会也是没有理由的!”12月16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克立楼的报告厅内,一场别开生面的仪式正在有序进行着。在校长姚跃林掷地有声地发言后,漳州开发区青少年新书发布会暨厦大附中学生新书发布会正式拉开序幕。
此次发布会由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厦大附中”)主办,漳州开发区作家协会协办,旨在推介厦大附中五名学生的新作:陈致至《从何说起》、王艺潼《挑个时间的缝隙活着》、杨森婷《一去若回来》、林彦辰《想象中的远行》、林舒晴《掌中矩阵》。这五本书皆为作者在高三时所出,内容多为作者中学阅读、写作成果的选编,包括散文、小说、评论等。
校园写作,蔚然成风
发布会上,漳州开发区作家协会为五名学生作者颁发了“优秀会员”奖,随后五名作者被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租,通过与厦门大学李晓红教授、苏新春教授,闽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陈晓玲,安徽大学汤华泉教授,厦大附中郭培旺老师、邬双老师等分别座谈的形式,讲述自己在中学写作的经历和感受,并介绍个人书籍。
“老师一直鼓励我们要去写去看、去表达、去积累,这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就读于附中2019实验班的王艺潼分享了自己平时的写作经验,她表示,附中老师所教导的写作方法对她非常受用:一是多读经典,通过经典发散阅读面,二是写,记下平时的想法和灵感,后期再加以整理,文章才能逐步成型。
活动现场除了设置赠书、互动提问等环节,还出现了两个“小惊喜”,作为附中校长姚跃林的导师,汤华泉教授亲自为自己的五名后辈们创作了一首小诗,并在现场进行朗读,将全场气氛带向高潮,厦大翔安校区保安杨建清为林彦辰作者写的一封贺信,更是让在场师生们振奋不已。杨建清和林彦辰相识于一次考试,当时还是附中保安的杨建清为林彦辰传送了一瓶应急水,两人从此结缘,如今杨建清虽已不在附中任职,却依然心系附中学生,时常为学生们书写诗词。
发表与获奖,成为一种常态
据了解,这次新书出版,并不是厦大附中的“第一次”,早在 2015年,当时还是附中学生的郑凌峰(现就读清华大学)就出版过个人专著《局外集——一个中学生的案边废墨》,截至目前,附中已有8名学生出版过作品集。学校着眼学生成长,走出一条写作教学的新路。开设“时评例析”“新诗欣赏”“庄子中的小小美文”等校本课程近20门,课外阅读与学生发展的个案研究、中学生思辨写作能力培养探素——批判性课堂案例研究等重要课题取得实效。教师坚持写作,姚跃林校长十多年写作不辍,结集出版《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安静做真实的教育》等书。
发表与获奖,已成为厦大附中学生的写作常态。在附中人人都拥有一本“周记本”,自由写作成为了附中生活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2017-2018学年共发表202篇,涵盖《中国校园文学》《作文通讯》《散文诗》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学生出版作品集七部,囊括新概念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作文比赛等众多赛事最高奖,多人次获得梁衡作文奖、汪曾祺散文奖、骆宾王诗歌奖等综合性写作大奖。
在这些学生的投稿过程中,厦大附中老师发挥了很大作用,现任高三(一)班班主任的邬双老师透露:“附中语文组收集了全国大部分的中学生的刊物,并对这些刊物的风格、栏目进行分类整理,再把学生平时的习作进行润色修改,最后再针对性地去帮他们投稿,这样发表率很高。”邬双表示,中学阶段能够出书的情况比较少见,这次学校和漳州开发区作家协会一起举办新书发布会,也是为了挖掘出更多有潜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在繁重的学习当中,找到一点诗意和美好,在应试教育当中开出一朵精神之花。
写作润泽生命,书写诗意人生
据悉,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由厦门大学与漳州开发区联合创办于2007年12月,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是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学校、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试点学校、省首批课程改革基地学校。2018年6月15日,厦大附中被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省一级达标高中,是漳州市唯一首批入选的省示范高中建设学校。“写作润泽生命,书写诗意人生。”建校11年以来,厦大附中一直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建立长效制度,从写作机制、读书规划、课程课题、对外交流等方面,以读写结合的语文学科行为为抓手,助力校园写作风气营造,服务学子成长。
从学生到老师再到校长,厦大附中的“诗意人生”无处不在。很少能看到,一个学生出书,是由校长亲自写序的,但在厦大附中,这样的事情却真实发生着。“读致至的作品,你能想象到他是一个真爱文字而不仅是只爱文学的人。”校长姚跃林在《从何说起》的序中这样写道,他感慨着,这些作品一定花去了陈致至不少的时光,因为每一篇作品,无论长短,都能感受到他的精雕细刻。他确信它是文学创作,而非中学生作文。“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姚跃林相信,陈致至为此付出了很多,同时也坚信,他的追求有着无穷的价值。(林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