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实现扭亏为盈这一核心目标,今年一季度,辽宁港口集团(简称辽港集团)各事业部协同各码头公司在加快改革创新、加速融合发展的同时,强化港区间的相互联动,助力港口主业稳健发展,航线开发、货源争揽、工艺革新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集团迎来首季生产“开门红”。
今年一季度,辽港集团共作业各类船舶5229艘次,其中40万吨级矿石船9艘次,15-30万吨级矿石船71艘次,30万吨级VLCC油轮43艘次,1.8万TEU及以上集装箱船29艘次,铁矿石、商品车、粮食等货种增幅明显,多家码头公司生产经营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港口整合优势得到持续释放。
拓航线硕果频结 挖货源箱量提升
面对一季度频繁的恶劣天气影响,大连集装箱码头公司在兑现对外服务承诺的同时,远洋核心干线操作实现“即到即靠”率及保班率100%;相继新开大连-印尼、大连-越泰两条外贸航线,为辽港集团集装箱业务发展再添新力;大件货物操作增加矿车、风电设备等新货种,操作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0%,超额完成公司一季度大件生产经营指标。
营口港股份集装箱码头分公司首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近4成,日均作业箱量超1万TEU;在钢材运输作业中,创新思维、打破常规,采用“40尺开顶箱通用集装箱”,对多种钢材进行装箱运输,钢材“散改集”运输模式日趋成熟。营口(新世纪)集装箱码头公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4.38%,取得首季生产“开门红”;开通两条集装箱直航航线,其中营口-海口内贸集装箱航线成为国内跨纬度最大(北纬41度到北纬18度)的内外贸同船航线。
在海铁联运业务方面,辽宁沈哈红运物流公司海铁联运到发总量22.64万TEU,较去年同期增加约6.8万TEU,同比增长43%,创该公司成立以来一季度作业量历史新高。
散杂货亮点纷呈 创纪录效率领先
营口港股份三公司完成船舶作业96艘次,实现吞吐量1179.2万吨。在“海皇”轮作业中,该公司以6120吨/小时的作业效率、16.9万吨的昼夜卸船量,创造了环渤海同类港口铁矿单船昼夜卸船量新高。
大连港散杂货码头公司启用糙米散货装箱新工艺,拓展了糙米出口、矿车、双层客车、地铁项目等新业务,迎来澳大利亚库宾安诺铁矿、澳洲FMG块矿等新货种,并先后创下昼夜混矿量12万吨、大米装船作业昼夜完成15586吨、单班卷板装船16780吨等多项公司新纪录。
营口港股份粮食分公司累计作业船舶125艘次,吞吐量同比增加79.4%,创历史同期新高;大连港散粮码头公司在玉米装车作业中,积极改进工艺,创造性地采用铁路“小高箱”疏港模式,不断提升粮食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
油化品增势稳健 新工艺助力生产
大连港油品码头公司充分利用泊位资源和工艺优势,提高中转效率,加强损耗控制,在实现过驳作业常态化的同时,首次采用船舱调和新方式完成了拉比、卢比两高凝油种的混舱装船作业,一季度吞吐量增幅13.4%。其中,实现汽油吞吐量80.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4.2%。
营口港仙人岛码头公司作业各类船舶92艘次,吞吐量同比增加40.2万吨,增幅10.4%;接卸新货种“布特原油”,首次完成单艘船3票货物卸入同一货主储罐作业。营口港股份四公司吞吐量同比增加15.7万吨,增幅达9.7%;辽化管道转输作业正式上线,转输辽化公司汽油23.9万吨、内贸柴油7.5万吨、外贸柴油28.8万吨,成为该公司生产作业一大亮点。
商品车连创新高 邮轮季再启航程
大连汽车码头公司积极整合作业资源,努力提升现场作业效率,对铁路集港、商品车仓储加强计划管控,确保商品车集输港与船舶装卸“无缝衔接”。首季,该公司作业船舶164艘次,实现吞吐量18.2万辆,同比增长6.7%,并连续3个月创造月度历史同期作业量新高。
在优质、安全完成春运工作的基础上,大连港客运总公司持续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确保了旅客、车辆的稳定增势,一季度出港客、车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1.2%和2.4%,实现生产“开门红”;国际豪华邮轮“娜蒂卡”号3月18日靠泊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码头,成为辽港集团今年接待的首艘邮轮,正式拉开辽港集团2019年邮轮航季序幕。(臧永亮/文 赵光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