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袁庚百年诞辰暨袁庚塑像揭幕仪式隆重举行——一尊精神铜像屹立改革开放热土

纪念袁庚百年诞辰暨袁庚塑像揭幕仪式隆重举行——一尊精神铜像屹立改革开放热土

新闻来源: 招商局集团      发布时间:2017-04-24

  2017年4月23日的上午,距微波山仅数百米的蛇口海上世界气氛肃穆,招商局集团纪念袁庚百年诞辰暨袁庚塑像揭幕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仪式上,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致辞。深圳市委常委、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田夫,深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深圳市南山区区长王强;袁庚同志家属袁中印; 袁庚铜像的制作者、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及广州雕塑院的雕塑家们; 招商局集团领导班子、集团老领导代表江波、集团各二级公司领导及员工代表、参加蛇口开发建设的老员工代表,以及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中央和省市媒体记者等数百人出席了揭幕仪式。

李建红:敬立先生塑像 传承袁庚精神

  李建红表示,值此袁庚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要启程地——深圳蛇口,隆重举行袁庚塑像落成揭幕仪式。袁庚先生是百年招商局历史上杰出的领导者和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和先行者。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袁庚先生以花甲之躯,领导开垦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成功探索出闻名遐迩的“蛇口模式”。袁庚先生敢为人先的奋斗历程,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书写了改革者的责任担当和勇气智慧。

  李建红说,袁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永远映照着特区这片热土,他的“向前走,莫回头”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也将迎来招商局创立145周年。145年来,招商局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英杰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进,袁庚先生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千万招商人心中的一座丰碑。我们这一代招商人要秉承“招商血脉、蛇口基因”,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努力把招商局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招商局创立145周年!薪火相传,不忘初心。今天,我们在这里敬立先生塑像,面朝大海,远望世界。这既是一尊袁老塑像,也是一尊精神塑像。这既是对袁庚先生音容笑貌的再现,寄托了我们无尽的思念和缅怀之情,更是对先生拓荒筑基精神的景仰,昭示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意志。我们一定要将袁庚先生对党绝对忠诚的品质,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创新、激情、务实的精神,永远传承发扬下去。

塑像:再现音容笑貌 袁庚向我们“走”来

  随后李建红、田夫、袁中印、陆增康共同为塑像揭幕。

  揭开铜像的红布之后,在海上世界蛇口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上,一个高大的身影、一位我们熟悉的老人袁庚正神采奕奕地向我们“走”来。只见袁庚的塑像宽额阔面,剑眉深目,笑容自信,目光炯炯,精神矍铄,迈步向前,意气风发,再现了袁庚当年扎根深圳,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时的英姿。基座的石碑上刻着他的生平事迹—— 袁庚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灵魂人物,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著名企业的创始人,是百年招商局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

  揭幕后,礼宾仪仗队和少先队员代表对塑像敬献了花环和鲜花。一些市民也自发地来到塑像前献上鲜花,以表敬意和缅怀。

陆增康:饱含无限敬仰 精心创作塑像

  著名雕塑家、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深情讲述了他饱含无限敬仰、精心创作袁庚塑像的过程和创作理念。在他看来,袁老是一位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既是为实现目标不懈奋斗的实干家和领袖,也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考虑到这些因素,他选择以充满自信的神态笑容,阔歩向前的身姿进行塑像造型,无论从体态、步履还是神情上都使其无限接近原形,将“改革者袁庚”的形象凝聚在这一刻,向后人永远传递“向前走,莫回头”的时代精神。(袁洪其 廖静怡/文 唐蜀全/图)

  延伸阅读

揭密 | 袁庚塑像背后的故事

  矗立在海上世界蛇口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上的袁庚塑像,足足有3米多高,周身呈深铜色,只见其宽额阔面,剑眉深目,笑容自信,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他的衬衫袖管高高撸起,半解开了衬衫扣子,西装搭在手臂上,迈步向前,再现了袁庚当年扎根深圳,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时的英姿。

  这座神形兼备的塑像出自著名雕塑家、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之手,他曾为邓小平、叶剑英、陈垣校长、迈克尔杰克逊等中外名人做过人像雕像。此次为袁老塑像,从接到任务到最后塑像落成,陆增康经过了大半年的思考创作期,这过程究竟是灵感的一气呵成,还是不断斟酌不断调整不断推翻的反复构建呢?

先锋人物与普通长者间的拿捏平衡

  对于“袁庚”这个名字的第一印象,来自于1979年的“深圳第一爆”。那一年的陆增康还是名小学生,用他的话说,大半个中国都知道这个新闻,他也是从新闻里第一次听闻了“袁庚”这个名字,没想到几十年后他有幸参与到了袁庚百年塑像的事件中来。

  2016年10月,陆增康接到了招商局集团深圳办事处的委托,为袁庚老先生百年诞辰做一尊铜雕像。人物雕像是他擅长的领域,首先要做的是通过搜集资料对所创作的人物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对于雕塑家来说,这是一个在脑海中为人物“画像”的过程。

  在初创的思考期,他阅读了大量袁庚生平故事和媒体对他的报道材料,接触了当年与袁老一起共事的同事及他的家人、秘书。铅纸上的文字照片、众人口中讲述的故事、影像中的片段,让袁老的形象在陆增康的心中丰满了起来:这既是一位有魄力有激情的改革开放先锋者实干家,也是一个有着生活情趣、人情味的慈祥长者啊。袁庚在深圳蛇口的实践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无疑是一名万众敬仰的领袖人物;但在袁庚身边人的眼中,他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慈祥长辈,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平衡和协调是陆增康在创作中考虑的第一要素,要既展现风范又不失亲和。

  是坐着,站着,还是迈步向前呢?

  创作的总体基调和想传达的感觉,陆增康心里大体有了数,接下来就是选择哪种形态来表现的问题了。

  大多数的人像塑像是以坐姿或站姿呈现的,以体现稳重庄严之感,但这放到袁庚老人的身上,陆增康觉得并不合适。袁老是个改革派,是个先锋者,是个实干家,怎么体现这样的风范?坐着的袁庚?站着的袁庚?不不不,应该是衣袖带风大步迈进的袁庚!

  陆增康不光要从行走的姿态上来体现袁庚的雷厉风行,他更进一步考虑到了衣着打扮的细节上去。陆增康在大部分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中看到的袁庚都是西装革履的,那个年代的企业家应该是这个形象。但西装革履的打扮好看是好看了,却隐约觉得束缚了袁庚大干一场的气魄。在反复考量之后,他想,不如把袁庚的西装脱下来,搭在手臂上,把衬衫扣子解开两颗,衬衫袖管也挽起来,这才是他脑海中务实实干的袁庚的形象,他甚至考虑了日后塑像安放地是海边广场,要为塑像做出迎着海风,发丝衣角飞扬的姿态。

  “向前走,莫回头”这是袁庚老人生前常说的话,而今,这尊雕像所呈现的他挽起袖管,迈步从头,意气风发的样子,透出的不正是袁老当年一路改革向前的精神么。

“从神似到形似” 陆增康的“非传统”雕塑手法

  在人像雕塑这个领域,最重要的不外乎头面部雕塑的部分了。陆增康说,学院派的做法是“先形后神”,这也没错,既然是人物雕塑就得看起来像那个人物,但往往也会因为过于重视形似从而忽略了人物的神态,使得最后呈现的作品只是长得像,表情木然,失去了人物的精气神。

  陆增康看来,雕塑不是3D打印,不能只是死板地再现那个人物的样子,而应该赋予作品生动的灵气,否则就不需要雕塑艺术家的存在了。在多年的人物雕塑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惯于从神态入手,先把神态抓住了,再一步步往形似上面靠,让作品更接近人物本身。也就是说,他雕塑头面部时并不是以某一张照片作为样本临摹再现,而是在阅览了无数照片影像后,艺术地提取某个照片的某个部位,再经过艺术化的组合加工,从而再现人物生前的眼神、表情、神态。

  陆增康说人物神态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关乎五官的每一个细节,可能是笑肌,也可能是鼻翼,也可能是额头的皱纹,从神似到形似,这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微调的过程。他还跟记者透露了个小秘密,许多雕塑家在雕塑人物面部时,只做微笑的神情,如果要做出咧开嘴笑的样子必须得做出牙齿来,这样就很容易做出“青面獠牙”的狰狞感来。而他却没有这个顾虑,因为他在雕塑时先考虑的是神态,做出来的笑容即便是咧开嘴笑的样子也是与人物神态更相近的自然状态。

  不信的话,您仔细看看袁老的塑像,他可是标准的露齿笑噢!

从泥土胚到铜雕像 陆增康给自己的作品打9.9分

  在记者问及这次的创作是否达到了自己心里的预期时,陆增康说,对于雕塑家来说,没有哪一个作品是能达到完美状态的,再给他一段时间,他还可以再进行填补、完善和提升。每一个雕塑的诞生,都是艺术家一点一点把泥土往上贴,再一点点地刮下来塑形的过程,每一个角度都经过了上万次的打磨,最后落成的袁庚雕像基本再现了他心中整个人物的样貌和气质,如果以10分打分的话,陆增康这次给自己的作品打9.9分。他笑称,还是留一点点空间吧!(廖静怡/文 陆增康提供/图)

招商局集团网站群

股东单位网站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