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中国交通报
在深圳蛇口,招商局广场像一座地标,矗立在核心区域。由此驻足向南眺望,近处的私人游艇码头整齐有序;稍远处的太子湾邮轮母港如三角形飞机,舒展机翼;更远处,海岸线上岸桥鳞次栉比,一艘艘船舶向伶仃洋延伸……
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蛇口这个荒凉的小渔村炸响;40年后,招商局集团再次立于深化改革的高地,“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也正沿着“一带一路”走出海外,成功复制。
日前,在招商局广场36层,中国交通报记者采访了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招商局第二十四任“掌门人”李建红,经他娓娓道来,一个敢想、敢干、敢闯,带有“蛇口基因”的商业集团在记者眼前逐渐清晰。
中国交通报记者专访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右)。记者 孙英利 摄
◆ ◆ ◆ ◆
“1+1=11”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市场化
◆ ◆ ◆ ◆
1979年,借着一声春雷,中国经济特区的发轫地——蛇口工业区诞生了。
在这里,无数个“第一次”轮番上演:率先在我国建立了全新的工程招标制、劳动用工制、干部聘用制、薪酬分配制、社会保险制和企业股份制……先后创办和孵化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招商蛇口、中集、华为、金蝶等一批知名企业,开创由一家企业成功开发经济特区的先例,成为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先锋。
近40年后的今天,招商局集团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资产总额突破7万亿元,规模在央企中排名第一,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连续14年考核成绩为A的8家央企之一。“传承和弘扬‘招商血脉、蛇口基因’的企业文化,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改革创新,是招商局保持稳健增长、迈向一流的不二法门。”在李建红看来,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改革开放的“蛇口基因”。
不断完善协调落实法人治理结构,是招商局集团的第一个举措。“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是企业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如果企业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形成好的机制、好的体制模式,企业不可能高效运营。”李建红介绍,去年招商局集团利润超过了1200亿元,今年将争取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治理结构至关重要。
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是招商局集团的第二个举措。“我们选人用人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又坚持市场化的机制。”李建红说,传承“蛇口基因”,招商局集团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集团二级公司的总经理,原则上都是按照‘三化’来全球竞聘。”
在全球竞聘的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取集团内部人员;集团内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取有专业背景的人员。“任期考核合格了,继续干;考核不合格,那就让位。”李建红说,“这么大的一个集团,光靠集团总部直接抓根本不可能。只能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选人用人至关重要。”
第三个举措是坚持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模式。“我们无论是对内重组整合,还是对外兼并收购,都坚持市场配置资源,这方面我们做了几个案例,现在看成效是越来越明显。”李建红向记者介绍。
2015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招商局集团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实施战略重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以无偿划转方式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对于这次重组,李建红称之为“1+1=11”。
“第一个‘1’是招商局,第二个‘1’是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双方重组努力做到了招商局实现3个‘提升’,包括提升招商局的央企国家队地位、产业整合者地位和行业领先者地位;中国外运长航实现6个‘更’,包括机制更好、实力更强、规模更大、发展更快、效益更高、员工发展更好。”李建红补充,两年多的实践更验证了2个“效果”,即在第三方公共物流领域,重组整合后,招商局实现了中国领先,世界一流;在航运领域,两家企业整合后,整体排位跃升,实现运营的船舶、综合船队世界第二。“1+1=3+6+2,总体等于11。”他说。
招商蛇口股票上市仪式
同年12月30日,招商蛇口工业区吸收合并招商地产,即“招商蛇口”上市敲钟仪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新公司全称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组合前,每年的利润加起来都是几十亿元,没有超过100亿元的。重组当年就突破100亿元,2016年160亿元,2017年突破了200亿元,今年预期会有新的突破。”言语中,李建红流露出自豪之情。
“立足香港、深耕湾区、‘一带一路’”,这是招商局集团去年围绕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布局。说起近期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李建红透露,招商局集团接下来将加强服务“一国两制、三个关区”,打通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通道,重点发展高科技、人工智能、环保工程相关产业。
◆ ◆ ◆ ◆
挑战无处不在
创新融合“危”中寻“机”
◆ ◆ ◆ ◆
“回顾历史,招商局从来没有迈上今天这样的高度;放眼未来,招商局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深刻的时代挑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登高望远,善于聆听时代的声音,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2017年12月26日,李建红在招商局14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讲令许多招商人深思。
“危是什么?我认为现在最现实、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传统产业增长动力不足。”李建红对未来有着这样一种判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创新在未来15年的发展将超乎想象,颠覆淘汰传统产业的速度也将更快。“回顾商业历史,在‘战略转折点’上由盛而衰的企业不在少数,它们许多并非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时代。”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
如今,招商局集团早已成长为立足综合交通、特色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三大板块,旗下拥有10多家上市公司,并正实现由三大主业向实业经营、金融服务、投资与资本运营三大平台转变的商业集团。2018年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招商局集团首次申请即入围,以146年的历史创造了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的基业长青纪录。如何让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创新融合?
“我们致力于三大方面推动创新。第一,作为一个产业公司,我们努力推动原始创新、基础创新。”李建红说,原始创新任务艰巨,挑战比较多,是长效性的。
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世界范围内商船过剩,船厂全面亏损,但豪华邮轮一枝独秀,运营、建造都高度“垄断”。“中国现在真正意义上的豪华邮轮还没建造,我们在探索建造豪华邮轮。”李建红告诉记者,招商局除了正打造第一批豪华邮轮外,还将推出全球百日游,“率先在远东建造豪华邮轮,这就是基础性、原始性、产业性创新。”
“第二,招商局注重跨界融合创新。基础性、原始性创新难度很大,挑战很多,时间很长,比如我们准备制造豪华邮轮,产业转型要好几年,再到造出邮轮也要好几年。跨界融合类创新,机会很多。”针对现在出现的无人汽车、无人飞机、智慧物流、无人港口,李建红表示,面对机遇一方面要求企业自身加快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加快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的合作,主动把握数字化机遇,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优化与培育新老业务的智慧增长,增强综合竞争力。
“第三,招商局鼓励所有岗位、所有员工人人创新。” 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招商局集团目前已成立了50亿元的“产业+互联网”“产业+科技”创新基金,建立容错机制,允许各个产业公司大胆试、大胆闯,宽容失败。在金融方面,招商局集团把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放在关键位置。“招商银行每年拿出利润的1%,作为科技创新项目资金。创新‘九死一生’,我们对创新失败有心理准备,但坚持数年,一定会有成效。”李建红深知创新不易、坚持可贵。
在李建红的眼中,员工的创新并不一定非要“高大上”。“我们鼓励员工的创新是结合企业自己、产业的特点、行业的特性,深到我们企业的最深处,走到我们企业的最前沿,在帮助客户解决痛点、难点的过程中实现创新。”
2017年,招商局集团在创新方面投入14.3亿元(不含招商银行),同比增长74%。“双创”示范基地引入多个知名孵化平台,9个“双创”项目获中央企业熠星大赛和“航天科工杯”青年创新大赛奖励。
同年,招商局旗下山东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的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成功在南海完成可燃冰的开采试验,实现连续开采时间全球最长。截至目前,招商局“双创”示范基地累计引入创业企业1480家,其中有45家企业在新三板、创业板上市,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
◆ ◆ ◆ ◆
贴紧国家战略
复制“蛇口模式” 支持“雁形出海”
◆ ◆ ◆ ◆
“港口不能只是装装卸卸,航运不能只是进进出出。”李建红说。在新时代下,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招商局“出海”的方式也有所转变。
在李建红看来,这个转变既流淌着“蛇口基因”,又有所创新——把原来的单一港口后延,根据资源禀赋建设园区,园区后面发展城市,结合着“一带一路”倡议,培育新的增长点。“这是我们复制‘蛇口模式’的独特竞争优势。”李建红说。
“前港—中区—后城”,这是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一点点摸索、发展、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一模式实现了航、港、产、城联动,以港口带动产业园、物流、海工、金融等业务发展,进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是为“雁形出海”。
吉布提港
“园区一方面可以发展当地经济,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产能得以输出。产业园区多了,人气集聚了就是城。吉布提是招商局‘蛇口模式’在海外落地的第一个国家。”李建红告诉记者。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吉布提是个陌生的名字。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吉布提共和国,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被西方称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在陆地上,吉布提辐射非洲内陆十国,并且是埃塞俄比亚的唯一出海口,经济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012年,招商局集团开始了对吉布提相关情况的考察。2013年12月,招商局集团与吉布提政府合作投资吉布提港,招商局集团持股23.5%,投资项目包括吞吐能力600万吨的多功能码头、吞吐能力150万标箱的集装箱码头、17万平方米的吉布提干港等。
“40年以前是我们引进来,40年以后是我们走出去。”在李建红看来,“一带一路”光喊口号没用,要有行动,要有大项目切入。“单一依靠援助不可持续,我们的经济实力、能量也有限。必须寻找一种商业模式,对他们来说发展经济,对我们来说输出产能,对投资人来说要有合理回报。”
事实证明,“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就能带来互利共赢。2018年7月,吉布提国际自贸区一期正式开园运营,开园当天入园企业达到20家。预计未来自贸区可产生GDP超过4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吉布提GDP两倍多,可创造惠及逾10万人的就业岗位,超过吉布提可就业人口的六分之一。
中白工业园全景。
位于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项目是招商局集团跳出港口,布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展国际物流通道的又一重点。
“物流园一期规划为3.5平方公里,已经完成白俄罗斯国家验收,进入实质运营,累计实现30多家企业入园。”李建红说,2015年招商局集团入股中白工业园,同时投资5亿美元在中白工业园内建设运营招商局中白商贸物流园,包括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仓储中心、保税堆场、展示交易中心和商务中心等。
“为满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快速发展的投资和贸易需求,招商局开通了多条中欧班列,打通了中国经中亚五国、俄罗斯、白俄罗斯至欧洲各国的物流运输干线。这就相当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形成了一个圈,一个闭环。”说到这,李建红抬起手,在面前比划着圆圈的起点、分布与会合。
“红色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北开始,经天津、青岛、上海、福建、广东到香港,然后出去到南洋,到红海和吉布提亚丁湾那里,进入地中海马耳他,然后再回到欧洲。黄线则由渝新欧、京新欧、湘新欧等不同的班列组成。”这条精密的航线图,已经植根在李建红的脑中。
2018年上半年,招商局集团运营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线路达到34条。
2018年上半年,招商局集团运营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线路达到34条,班列发运量持续增长,累计开行451列,运量超过3.6万标箱,同比增长153%。
目前,招商局集团境外实体机构达到193家,分布于44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在内)拥有53个港口,已经形成了遍布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地的港口、物流、金融及产业园区网络,大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点位。
截至2017年年底,招商局集团境外企业总资产7240亿元,境外年营业总收入达583亿元,年利润总额达34亿元,海外业务已经成为招商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问我航程有多远,一八七二到今天。有过潮平水扩,有过急浪险滩。金锚如山,何惧艰险。团结起来向前。”这是《招商局之歌》中的一段歌词。从1978年到2018年,百年招商局在改革开放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回望40年来招商局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招商局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李建红说,招商局集团将继续秉承招商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处理好“立足长远”与“把握当下”的辩证关系,融入新时代、把握新变化、踏上新征程,努力创造百年招商新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交通报 马士茹 孙英利)